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彭华(印川)的博客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心海

 
 
 

日志

 
 
关于我

彭华,字印川,四川丹棱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四川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近现代学术史以及中国儒学,巴蜀文化研究,业余写作人物传记。发表论文120余篇、散文30余篇,出版著作10部。著有《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2011)、《燕国史稿》(2005、2013)、《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2008)、《金庸传》(2001)、《古龙传》(2001)、《马寅初的最后33年》(2005)、《马寅初全传》(2008)、《中国文化探秘 先秦篇》(2010)等,编有《王国维儒学论集》(2010)

[推荐] 《文化~文明诠释》(系列推荐文章之一)执笔者:彭华  

2010-11-22 14:09:30|  分类: 彭华作品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推荐] 《文化~文明诠释》(系列推荐文章之一)执笔者:彭华


 

 


                                    推荐者:玉玊临峰

       本文为由李学勤主编的《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系列丛书之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一书的引言:《文化~文明诠释》;执笔者:彭华;推荐者认为:该文对于探讨与研究文化、文明课题的网友,理解文化的分类、文化与文明的深层内涵,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将系列推荐该文引言部分,供广大网友阅读、讨论。

                                           《文化~文明诠释》

       “文化”(culture),是众说纷纭的术语之一,至今仍然莫衷一是。根据克拉克洪和克鲁伯统计,在1920年以前,关于“文化”仅有6种不同的定义;而到1952年时,其定义竟已高达160余种之多(《文化概念:一个重要概念的回顾》)。“文化”之复杂和争议,由此可见一斑。与“文化”一词相关联的“文明”(civilization),其情形亦复如是,两者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并且在许多论著中,两者往往又可互相通用或混用。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推出了《原始文化》一书,他在书中给“文化”和“文明”下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1”。审视泰勒的定义,可以看出,他将文化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人类业已取得的成就(如艺术),一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价值观念、社会准则。换言之,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上所学的一切事物与观念。哈维兰认为可以接受的文化定义,恰好就着眼于泰勒所言的第二层面,“文化是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当社会成员按照它们行动时,所产生的行为应限于社会成员认为合适和可接受的变动范围之内”*2。

        在古代汉语文献中,曾经出现过“文化”、“文明”两词,但与移译自西文的“文化”、“文明”相比,两者含义大不相同。

       先说“文化”。《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补亡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这几处的“文”,与“武"对应。所谓“文化”,指的是为“文”(文治教育、礼乐典章)所“化”,实即“文明教化”。次说“文明”。《周易*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周易*贲*彖传》:“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疏:“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周易*明夷*彖传》:“内文明而外柔顺。”孔颖达疏:“内怀文明之德,抚教六州,外执柔顺之能。”李渔《闲情偶寄》:“辟草昧而致文明。”所谓“文明”,最初指的是自然现象的光明、文采,后来引申为人文世界的文德、文教,最后才借指为“文”(文德、文教)所“化”之后呈现的状态。

       本书名曰《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顾名思义,所讨论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原始文化的生成机制和状态。在讨论中,“文明”和“文化”两者是通用的。为了便于读者从理论上了解中国原始文化的生成机制和状态,本书先对“文化”和“文明”的内涵和外延、特征与功能等略作阐释:

                                    “人”的文化   (之一)

        文化和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的文化和文明。从语源学的角度审查,西语中所使用的culture一词,来自古拉丁语cultura,其本义为“开垦”、“培植”,指人开垦土地、培育作物;之后,开垦和培育的对象转变为人,指对人的开化和教育,日渐具有“人文”色彩;后来,再由此引申出“文化”、“文明”,指开化、教化的行为或过程以及达到的状态。换言之,所谓“文化”或“文明”,其初期的含义本来指的就是人为“文化”和“文明”所“化”,以及此“化”所达到的程度。动物虽然也会模仿(如“鹦鹉学舌”),也可驯化(如狗钻火圈),但其模仿和驯化不是“文化”。人,只有人,才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承受者。就此而言,文化和文明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3;在这种意义上,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4。因此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5。

       如果套用生物学的术语,可以说,人与文化的关系,不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acquired),而是通过“后天(学习)习得”的(learned)。在《人的研究》一书中,人类学家林顿区分了“获致地位”(achieved   status)与“归属地位”(ascribed    status),于此不无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待续)

 

注释:

  *1、[英]泰勒:《文化之定义》,《多为视野中的文化理论》,第99~100页,庄锡昌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美]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第24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W.Haviland:Anthropology,7th  ed, 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94,p.304.

 *3、此处所用的“进化”一词与达尔文所论有别,特指“文化的进化”。

 *4彭华:《陈寅恪的文化史观》,《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4期;彭华:《陈寅恪“种族与文化”观辨微》,《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

 *5[英]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诞生和成长中的自由》,《多为视野中的文化理论》,第107页。

 

来源:http://okgem.spaces.live.com/Blog/cns!506E5D21F56420AF!1174.entry

 


  评论这张
 
阅读(245)|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